朗速科技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了采購部門提高交貨及時性的措施,其實設計、市場、計劃等部門也會間接影響采購的及時性。今天朗速就從計劃和設計兩個部門出發,為大家講解一下他們能為提高采購交貨的及時性提供哪些幫助~
1、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決定原材料的采購方式。比如有的物料交貨期長,供應緊張,產品線要建立必要的安全庫存,提供必要的預測數據,緩解未來需求緊張的壓力。對于生命周期短的產品,以短期現貨供應為主的采購方式,強調交貨有效性。
2、產品線要配合市場系統進行必要的中長期預測,不斷提高預測的準確性。為了擴大市場,加快市場反應,需要對產品進行中長期預測,13周滾動預測更是必要,同時有必要提高預測的準確性。無預測性,或預測的波動性變化頻繁,都會導致采購的臨時抱佛腳,交貨的及時性難以保證。
3、針對產品中的“危機材料”,要及時防范,不能掉以輕心。停工物料、缺貨物料、使用顧客較少物料、產能有限物料均屬“危機物料”。產品線要及時有效地進行元器件替代、升級等工作,以降低“危機材料”帶來的風險。
4、加強生產線全盤運營者的管理控制意識,高度重視原材料的及時交付。當前,一些企業的采購職能不是在產品線而是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操作,從而容易導致產品線忽視對交付風險的控制。事實上生產線應掌握不及時交貨的概率,分析“緊急物料”交貨的風險,從產品整體上預防出現交貨危機。
1、盡量減少計劃的波動。預測數據在市場體系中的波動必然會對計劃產生影響,計劃應該從產品的全局出發,從產品的遠期生產出發,進行必要的調整,而不應該局限于預測數據的變化。特別是要避免頻繁增、減、再增、再減等無序的計劃變動。
2、根據原材料貨期數據,及時下達計劃。原料種類不同、型號不同,采購周期也不同,它直接影響到交貨能否及時完成。根據不同物料的不同交貨日期,及時下達采購計劃,保證必要的交貨時間,是保證及時交貨的前提條件之一。
3、針對危機材料,建立遠期備貨計劃。要把危機物資作為戰略儲備,為保證產品生產做好必要的準備。同時也要重視歷史教訓,通過對已經遲交的物資進行計劃控制,確保以后不再發生類似危機。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計劃和設計部門可以從多方面對采購的及時性進行控制和提供幫助,但此過程涉及到大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不使用ERP等企業管理軟件是很難保障數據的全面和準確性的。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