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企業如何使用ERP系統進行成本核算?在ERP系統中物料清單(BOM)是進行成本核算的基礎,朗速科技通過對機械制造行業傳統核算方式和使用ERP系統后核算方式的對比,來講解機械ERP的成本核算方式。
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要差異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核算對象的差異,二是計算產品成本的不同時期,三是分配的差異。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分批法、品種法以及分步法。
1、分批法
這種成本計算方法的計算對象是產品批次,成本計算周期一般采用“工期”。批量法更適用于小批量單件生產企業,以及基于客戶具體訂單的導向型生產企業,因此也稱之為“訂單法”。
2、品種法
該種成本計算方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計算對象。一般來說,“會計期間”是成本計算期間,分類法更適合于單步和批量生產企業。像只對最終產品進行考核的企業以及采掘業、發電業等企業。
3、分步法
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是指生產步驟收集計算出的產品成本和生產成本。更適合多階段、多步驟生產的企業,如造紙企業、紡織企業、冶金企業。由于生產周期長,許多步驟和大量生產可能會被中斷,而生產周期通常是在幾個月后一個接一個地完成的。成本計算期通常定期進行,每月進行一次,生產成本應在半成品和成品之間合理分配。
機械制造業的特點是產品種類繁多,生產過程復雜。單純采用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往往不能滿足成本核算的要求。許多機械制造企業采用一種或兩種成本核算方法。
在機械ERP系統中,每一種制造材料(包括半成品和成品)都必須經過加工和組裝才能生成相應的生產訂單,這些生產訂單由生產訂單管理。生產訂單的處理步驟包括:生產訂單生成、生產訂單下達、材料發放、工時報告、完工報告、產品入庫、訂單結算等。機械ERP系統的成本計算采用分項分步結轉法,在生產訂單執行過程中實時計算成本,每個生產訂單的成本對應于半成品或成品的成本。因此對于ERP系統來說,成本的計算是采用分項分步結轉法,這實際上是根據生產訂單進行成本核算。
機械ERP的成本類型包括標準成本、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和模擬成本。標準成本作為一種管理控制工具,便于制定計劃、改進績效評價和計算產品成本。實際成本用于反映實際生產情況。生產訂單完成后,將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并結算成本差異。
成本核算軟件大多采用標準成本制度,但由于ERP系統是一個集成系統,在生產過程中,根據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實時集成生產領料、工時核算、成品或半成品入庫到財務,及時計算生產成本和分析成本差異,而不是在月底或整個產品完成時才計算產品成本。因此機械ERP系統的成本核算與一般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區別。
機器ERP系統的成本計算需要使用費率(費用分配費率),包括直接人工費率和制造費用費率,而在ERP系統中費率都是預測的。直接人工費率=直接人工費用/生產人工工時,制造費用費率=制造費用/機器運行時間或生產人工工時。在小時工資制下,工人的工資(包括14%的福利費)在一定時期內不會發生變化,直接勞動率可以提前準確預測,但實際應支付工資的確切數額要到月底才能知道,而制造費用的實際數額要到月底才能知道。生產訂單的成本計算是在生產訂單執行過程中實時計算的,因此ERP系統的成本計算只能使用預計的費率。
機械制造企業在實際使用ERP系統的過程中不用太多的去關注它實現成本控制的原理,只需要按照實施顧問培訓時教的方法去操作就可以了,作為一款智能化的軟件,機械ERP系統能自動采集和處理數據。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