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的頂層計劃,頂層決定了績效管理系統部署的上限,以及軟件的基礎理念,先進的系統是人去適應它,而不是由下往上的從底層開始設計,因為這必然是畸形的,根據員工的意念和習慣喜好來設計系統一定是錯誤的,所以應該由上往下來進行搭建。這一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中層結構,制度的建設。
企業的績效管理制度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有形的,即有形的、有形的東西,包括公司績效管理制度、方法、方案、手冊、流程、指標和工具形式等。;另一種是無形的,看不見,卻能感受到,比如企業文化、績效文化、工作氛圍、人員狀況、公司運營效率、員工效率等。表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但績效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必須穩定有效,主要由績效管理導向、組織保障體系、目標指標體系、績效運行體系、基本保障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六個部分組成。其中,績效管理的導向是方向,組織保障體系是主體,目標指標體系是內容,績效運行體系是平臺,基礎保障體系是基礎,監督約束機制是保障。
1、 第一級機構一般為績效管理委員會或績效管理領導小組,其中公司第一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委員會主任或組長,主管人力資源工作的領導擔任委員會副主任或領導小組副組長,各分管領導組成委員會或領導小組成員,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制定、績效管理定位、政策、制度、重大事項決議等審批和全面領導工作;
2、 第二級組織一般為績效管理執行委員會或績效管理執行小組,其中人力資源總監擔任執行委員會主任或執行小組組長,人力資源經理或直接負責績效管理的人員擔任執行委員會副主任或副組長,各部門經理組成執行委員會或執行小組成員,主要負責公司績效管理政策的實施、制度的制定和實施;
3、 第三級組織是績效管理常設工作組,由人力資源經理或直接負責績效管理的人員擔任工作組組長,部門經理和績效管理工作者擔任工作組副組長,各部門另選派一名員工代表或專門從事績效工作跟進的員工擔任工作組成員,主要負責公司績效管理的具體工作開展和績效對接跟進。
4、 目標指標體系目標指標體系是績效管理系統的核心內容,是連接和實施組織戰略和經營計劃的紐帶,是組織戰略和經營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績效管理的過程應該始終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通過對企業戰略的有效分解和實施,在每個部門、每個團隊進行分解和實施,然后在每個崗位實施,使企業戰略一步一步分解,一步一步承諾,一步一步支持,一步一步實施,直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獲得企業所需的戰略成果。
5、 通過“分解、承諾、支持、評估”的目標指標體系,從時間維度和組織層面將企業戰略分解為可執行、可監控的績效指標體系和目標體系。績效指標體系包括公司績效指標體系、部門績效指標體系和崗位績效指標體系,目標體系包括總體目標/任務/要求、階段目標/任務/要求和具體目標/任務/要求等。通過目標指標體系建立組織績效、部門績效/團隊績效和個人績效之間的因果和支撐關系,使員工的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組織戰略目標相一致,最終將企業戰略轉化為每個人的日常工作活動,保證企業戰略的實施。
6、 績效管理系統的績效管理是一個封閉循環的管理系統,包括績效目標與計劃、績效執行與指導、績效評估與反饋、激勵改進與應用四個環節。績效溝通貫穿績效管理的全過程,確保績效管理系統的順利運行。通過績效運行周期系統,不斷提升員工的能力和工作績效,從而提高組織的能力和績效,最終實現公司、部門和個人的績效目標。如圖2所示。其中,績效管理全過程的績效溝通是績效管理的關鍵。通過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溝通機制,可以宣傳和滲透績效管理的理念,讓全體員工正確理解績效管理,消除員工的阻力,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績效管理。
微信公眾號